農工黨廣西區委:把握RCEP框架簽訂重大機遇 優化廣西面向東盟外向型產業體系
□ 農工黨廣西區委
近年來,廣西以推動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為牽引,大力發展面向東盟的跨境產業,取得明顯成效。2020年,廣西與東盟進出口總額2375.7億元,在西部省區中排名第1位,東盟已連續21年成為廣西最大貿易伙伴。當前,廣西在優化面向東盟外向型產業體系方面仍存在以下主要問題:
一是產業鏈基礎優勢不足。“老樹發新枝、小苗成大樹”的產業鏈存量優化不足,招引新動能承接東盟產業鏈外溢效應來擴大增量也不夠。汽車、機械等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也未形成集約高效的跨境供應鏈。
二是技術攻關合作不深。與日韓兩國有關機構在研發領域的合作不深,缺乏一批面向東盟的戰略科技平臺,對東部發達地區、知名院校的科創資源吸引力不強。
三是區域性跨境貿易鏈不長。未充分挖掘國內市場和東盟市場潛力,面向東盟“物流網”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足,雙向貿易效率和便捷度有待提升。
四是東盟“兩會”平臺帶動效應不強。東盟“兩會”平臺銜接RCEP落地生效功能未充分發揮,未有效吸引RCEP各國企業與廣西建立廣泛深入的合作關系。
為此,提出以下幾點建議:
一、以“雙循環”新發展格局為方向,構建內聯外通的產業鏈供需合作體系
強化產業分工合作,推動RCEP區域內產業鏈融合,加快構建形成擴大版的“世界工廠”。建設一批中國—東盟創新示范項目,推動機械、汽車、漁業等優勢特色產業全球布局。瞄準產業合作發展方向,探索打造區域創新要素洼地。設立面向RCEP成員國的社會科技合作組織,建立面向RCEP成員國的培訓基地。深化與東盟國家產業合作,強化產業鏈精準布局。積極爭取將東盟國家產業鏈中由我國配套的環節、中間產品、上游產品等轉移到廣西,進一步完善跨境產業鏈布局,探索構建“供應—需求”精準對接的循環產業鏈合作關系。
二、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為牽引,加強區域聯動發展
強化基礎設施建設,加快南寧陸港型、沿海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,推動物流樞紐規劃建設,打造“通道+樞紐+網絡”物流運行體系。做大做強通道經濟,進一步深化西部陸海新通道省際協商合作機制,推動沿線各省之間的合作延伸到優勢產業、海鐵聯運、商貿物流等具體項目。
三、以開放平臺為試點,筑起全產業鏈式合作平臺
提升中國—東盟博覽會服務RCEP功能,適時將“中國—東盟博覽會”升級擴展為“中國—東盟博覽會暨RCEP博覽會”,將“中國—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”升級擴展為“中國—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暨RCEP工商峰會”,打造RCEP部長級會議永久舉辦地。拓展“兩國雙園”發展模式,加快中馬“兩國雙園”、中泰“兩國四園”、中國·印尼經貿合作區二期等國際產能合作平臺建設,規劃建設中國—東盟國際產能合作產業園區,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國際化水平。打造沿邊轉口貿易試驗田,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(市)在產業、科教領域深度合作,形成沿邊經濟、跨境產業鏈。
四、以“南寧渠道”為橋梁,搭建區域市場開放窗口
提升首府城市承載力,加快構建南寧跨境電子信息產業鏈,加速完善面向東盟的跨境金融基礎設施,打造RCEP供應鏈金融與綜合服務平臺。強化南寧作為區域對接的門戶作用,建立中國(南寧)RCEP博覽中心,設立RCEP商品常年展示交易中心,在港口、物流、供應鏈等領域組建RCEP合作聯盟,全年在線為RCEP各國企業提供展示和經貿促進服務。發揮南寧數字化產業的賦能作用,鼓勵企業依托新型消費拓展國際市場,推動電子商務、數字服務等企業“走出去”,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一流平臺企業和物流企業。